<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主题分类: 综合性政策
        发布机构: 市经济信息委 成文日期: 2022-11-01
        标  题: 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渝经信消费〔2022〕50号 发布日期: 2022-11-02
        主题分类: 综合性政策
        发布机构: 市经济信息委
        成文日期: 2022-11-01
        标  题: 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渝经信消费〔2022〕50号
        发布日期: 2022-11-02

        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

        印发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渝经信消费〔2022〕50号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2年11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消费品工业是直接服务生产、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民生产业,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引擎,在稳经济、促就业、惠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打造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为未来一段时期重庆消费品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制造强市战略,建设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依据《中共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委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所指消费品工业门类按照《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工业“6+1”支柱产业统计分类(2018年)》划分。

        一、现状及形势

        (一)重庆消费品工业主要发展成效。

        “十三五”以来,重庆消费品工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加快建设西部地区消费品工业先进生产基地和创新创意中心,深入实施“三品”战略,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特色化、集群化步伐,全市消费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规模稳步壮大。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32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稳定在15%,“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6.7%,为全市工业经济调结构、促转型,实现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色集群发展初显。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玻璃制品业等百亿级子行业加速发展,规模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21%、66.8%、210%,眼镜产业持续培育。构建了江津区、涪陵区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4个市级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载体。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组建重庆消费品工业创新设计研究院,创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市级智能工厂10家,数字化车间57家、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绿色工厂2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2020年认定bt365备用网址_3658188_365bet中文官方网站企业技术中心7家。

        骨干企业快速成长。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有友食品、百亚股份登陆主板上市,新增百亿级企业(集团)1家。“渝见美品”集合品牌形象初步建立,涪陵榨菜、大足五金等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江小白”清香型白酒成为年轻人喜爱的中国酒类消费品牌。

        同时,我市消费品工业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行业总体规模小,子行业发展不平衡,资源加工转化率不高;产业创新生态不健全,新模式新业态应用水平不深;重点关键产业环节有所缺失,链群效应不明显;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品牌影响力较弱,新兴消费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协同发展有差距,产业间协作配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新时期重庆消费品工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市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推进,为我市消费品工业实现新发展提供国家战略引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不断形成,依托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进一步畅通全市消费品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渠道。消费模式新变化、新消费人群及国内庞大消费市场空间,为引导推动产品品质提升提供市场动力。同时,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生产要素的变化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伴随着进一步扩大开放,传统产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新兴消费品培育紧迫;差异化、集群化、协同化发展任务艰巨。重庆消费品工业发展必须适应新变化、抢抓新机遇,创新发展思路,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新路子。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高品质生活为统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特色产业链为重点,深入实施“三品”专项行动,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优化功能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增强区域协同,提质增效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兴消费品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特色化、集群化迈向更高水平,进一步壮大行业规模,巩固提升消费品工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打造时尚和生态的高质量发展产业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 政企互动,产业联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企业积极性。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科学引导产业和企业发展,回应行业关切。聚焦产业资源整合利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创新驱动,品牌引领。强化创新对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搭建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推动存量提质,加快增量培育。以品牌建设为牵引,推动品种丰富、品质提升,提高市场竞争力。

        3. 突出特色,区域协同。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贯彻落实“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优化区域功能和空间布局,推动实现区域协同化、特色化发展。

        4. 补链强链,集群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巩固现有优势产业链重要环节生产能力;依托连片化特色资源,加强资源转化,拓展形成下游加工产能。创新整合模式,着力补齐短板弱项。聚焦特色产品,强化关联产业联动,推动集群化发展。

        5. 智造赋能,生态优先。全面推进大数据智能化普及应用,推广柔性化、个性化的生产方式,探索反向定制新智造模式路径。适应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等新要求,严格新项目环境、安全准入,推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消费品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食品、轻工、纺织服装产业协调发展,新兴消费品产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创新生态基本形成,基本建成彰显时尚和生态为特色的西部地区消费品工业先进制造基地和创新创意中心。

        重庆消费品工业“十四五”主要发展目标

        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指标属性

        2020年

        现状

        2025年

        目标

        1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总产值

        预期性

        3321

        5000

        2

        食品行业

        预期性

        1546

        2300

        3

        纺织行业

        预期性

        185

        300

        4

        轻工行业

        预期性

        1590

        2400

        5

        新增百亿级子行业(个)

        预期性

        [2-3]

        6

        市级特色产业基地(个)

        预期性

        19

        25

        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预期性

        0.8

        1.2

        8

        新增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个)

        预期性

        [10-15]

        9

        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个)

        预期性

        [10-20]

        10

        新增绿色工厂(个)

        预期性

        [5-10]

        11

        新增绿色设计产品(个)

        预期性

        [5-10]

        12

        新增节水型企业(家)

        预期性

        [5-10]

        13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家)

        预期性

        [3-5]

        14

        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家)

        预期性

        [100-200]

        注:[ ]内为规划期累计数

        三、重点方向

        “十四五”期间,全市消费品工业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稳定优化传统优势产业供应链,提升产品价值,大力培育市场潜力大、生态环境友好的新兴消费品产业,打造市场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巩固壮大产业规模,以时尚和生态的产业本底更好服务美好生活。

        (一)提质增效传统优势产业。

        1. 食品加工特色化发展。以粮食、果蔬、油料、薯类、茶叶、菌类、烟叶等为重点,依托特色农副食品原料相对连片比较优势,全面提升农产品保鲜、烘干、清选分级等初加工转化率。发挥物流通道比较优势,精准发展大宗农产品加工。加大技术集成应用力度,提升饲料、蔬菜制品、肉制品、烟草制品等精深加工水平,提质发展火锅底料、发酵调味品、渝菜复合调味料等特色调味品。借助区域酿酒传统,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提高酿造标准,建设西部地区白酒优势产区。优化奶业产品结构,建设都市型奶业制造高地,提高奶业精品化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2. 服装服饰品牌化发展。创新链接方式,借助国内生产资源,主动融入和搭建稳定、高效、竞争力强的供应链体系,形成制造后发优势。提升多品种印染能力。稳定生产能力,有序承接产业和订单转移。推动家纺产业集聚化、集约化发展。加强市场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及消费趋势研究,满足个性化需求,塑造“渝派服装”新形象定位,推广基于互联网新技术的智能化定制生产方式。打造特点鲜明、彰显文化的设计师服装品牌和特色纺织品品牌。注重与时尚美学的融合,搭建时尚要素汇集与创新平台,建设富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都市和时尚文化新地标。

        3. 家居制造智能化发展。加大环保材质的使用范围,对标高标准,强化产品认证,扩大绿色产品有效供给。适应家庭场景需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建立从客户管理、产品下单到自动排单、智能化生产、销售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壮大智能家具生产规模。以家居智能化为目标,横向打通家电、照明、安防、家具等行业,提供智慧家居综合解决方案。提高人体工程学、美学在产品创意设计的应用,提升家具制造与家庭装修、精装房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水平,推动家居一体化发展。拓展适老化、儿童化家居市场,开发功能型家居产品。提高照明产品节能环保效果和家用金属制品精度。

        4. 塑料制品绿色化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对塑料制品的禁限管理要求。围绕汽摩、电子、医药等产业,提高塑料配件制品、医用塑料制品配套规模;适应终端产品需求,加强轻量化方向研究,加大功能性塑料颗粒使用范围,扩大多样性塑料制品供应。推行绿色设计,提升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积极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功能材料,增加使用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引进和培育中高端家用塑料制品品牌。

        5. 造纸及纸制品中高端发展。以节能减排、发展下游高附加值产品为重点方向,鼓励大型造纸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充分释放现有产能,支持现有产能向重点区域集聚。支持大型造纸企业提升废纸分拣加工自动化水平和标准化程度,推广废纸自动分选技术和装备,推动废纸利用过程中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降低废纸加工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支持现有造纸企业实施废纸可替代项目技术改造。推进纸包装与快递业融合发展,推广可循环、可降解、可折叠的新型包装业态。优化纸制品产品结构,发展擦拭纸、厨房用纸和高档包装纸。

        (二)加快培育新兴消费品产业。

        1. 美食工业化。围绕安全性、多样性、功能性、便利性方向,聚焦重庆小面、重庆火锅推动美食工业化,发展方便速食产品。全面提升原材料供给能力,推动特色美食原辅料本地化规模化生产;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风味功能研究和食物设计,提高产品味道还原度;建立全产业链环节标准体系,健全产品认证制度,强化标识管理;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探索C2M新智造模式应用;挖掘文化内涵,创新品牌保护机制,增强区域品牌识别度。适应和引领消费方式,开发营养型休闲食品,做靓渝味特色调味品。

        2. 个护美妆。加强顶层设计,高标准规划布局美妆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功能性护肤品、彩妆及复合化妆品。创新培育方式,以商贸为引导,支持品牌商在渝设立品牌孵化中心,营造产业基础氛围。依托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生态优势,开展成分研究,搭建科创交易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在渝转化;探索共享工厂模式,壮大原料加工规模;培育区域文化特色的民族品牌,形成渝派美妆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协同推进配套产业发展。支持现有日化企业丰富品种,开发健康安全、功能多样的洗护洗漱产品。

        3. 产业用纺织品。依托日用卫生用品龙头企业,链接配套企业,规划产业用纺织品集中加工区。巩固色纺纱、氨纶包芯纱等产品规模,提高产业链配套协作水平。依托功能性纤维研发成果,推动纤维基复合材料及其他高性能纺织材料的产业化。加强汽车、电子、医药等行业协同,引进龙头企业,加快汽车滤清器、空气净化器、吸尘器、净水器等用途非织造过滤材料的开发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健康、康复保健、老年易护理等功能性医疗用纺织品。

        4. 健康消费品。面向学生及老年人市场,发展具有保护视力、脊椎等功能的文体工具及助视器、助听器等适老化智能康体产品。以运动健身服务业和特色旅游为牵引,培育发展智能健身器材、休闲运动器材等大众休闲运动用品,骑行、登山、自驾等户外旅游运动中高端器材。加快眼镜产业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培育功能性眼镜镜片、智能眼镜等产品门类,提高现有产品智能化生产水平和本地化配套能力,加强产品创新,开发智能穿戴用品。发展低糖、减盐、生物活性肽等养生保健食品,引进发展对标先进标准的食品添加剂。

        5. 文创消费品。挖掘文化消费新潜力,以发展民族特色消费品为目标,依托城市景观、旅游资源,培育形成以“文化+”动漫、游戏、玩具、工艺品等重点领域,IP核心属性的多元发展格局。推动与创意设计机构、文化单位合作,联合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体系。深化工商文旅融合,以创意设计开发提升旅游商品价值。鼓励企业开发文创类周边产品。创建国家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品牌,搭建多层级、多品类的供应体系。

        四、重点任务

        (一)优化功能布局,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优化区域协同功能。发挥中心城区在人才集中、要素集聚的极核引领作用,布局建设消费品工业创新创意中心,重点发展品牌创新、研发设计、营销推广等业态,打造服务消费品工业的创新动能策源地。发挥主城新区制造资源集聚优势,布局建设消费品工业优势产业先进制造基地,围绕特色产业链打造支撑中高端消费品工业发展的产业集群。依托“两群”特色资源禀赋,有效利用渝东北、川东北、渝湘黔等毗邻地区资源,布局发展特色轻工、康养食品、服装加工、民俗消费品,打造消费品工业绿色生态加工基地。

        构建“2+N”的特色区域发展格局。以巴南区建设消费品工业创新生态示范区、江津区建设消费品工业集聚发展示范区为引领,着力完善创新服务功能,提升示范区能级,在服务全市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色消费品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以打造成渝地区消费品工业合作协同区为样板,聚焦区域内共性特色产业,丰富合作内容,在促进双圈互动两翼协同中发挥示范作用。以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小企业集聚区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巩固壮大产业规模,发挥吸附作用,构建形成多层级、多点面的发展格局。

        “十四五”重庆消费品工业重点产业布局指引

        产业门类

        (中类)

        小类

        重点布局指引

        农副食品加工业

        谷物磨制

        江津、涪陵、万州、忠县、云阳

        饲料加工

        荣昌、江津、涪陵

        植物油加工

        江津、涪陵、潼南、奉节、酉阳、万州、丰都

        屠宰及肉类加工

        丰都、万州、合川、城口、綦江、垫江、荣昌

        蔬菜、菌类、水果和坚果加工

        潼南、梁平、綦江、涪陵、石柱、武隆

        食品制造业

        方便食品制造

        大渡口、江津、梁平、綦江、永川、秀山、南川、云阳

        乳制品制造

        渝北、巴南、南岸、涪陵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江津、合川、涪陵、綦江、永川、

        云阳、石柱、万州

        酒、饮料和精制茶

        制造业

        酒的制造

        江津、万州、南川、永川

        饮料制造

        忠县、潼南、合川、彭水、璧山、綦江

        精制茶加工

        巴南、永川、万盛、南川、城口、黔江、武隆

        烟草制品业

        卷烟制造

        南岸、涪陵、黔江

        纺织业


        巴南、江津、万州、涪陵、黔江

        纺织服装、服饰业


        渝北、巴南、荣昌、万州、开州、酉阳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制鞋业

        璧山、垫江、彭水、石柱、巫山

        家具制造业


        江津、永川、大足、开州、梁平、云阳、垫江

        造纸和纸制品业


        江津、永川、潼南、长寿、巴南、丰都、云阳、武隆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荣昌、城口、巫溪、武隆、北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

        铜梁、南川、潼南

        化学纤维制造业


        涪陵、大足


        塑料制品业

        涪陵、铜梁、璧山、梁平、云阳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玻璃制品制造

        合川、荣昌、北碚、铜梁、垫江、南川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照明器具制造

        万州、潼南


        眼镜制造

        荣昌、奉节

        专栏1  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计划

        1.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以主城都市区为重点,支持大渡口区围绕重庆小面产业化,加快要素集聚,建设多业融合示范园;支持綦江区建设特色调味品示范基地,拓展以特医特膳保健食品产学研为一体的食品特色产业;支持涪陵区提升以榨菜为重点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水平;支持江津区围绕清香型白酒建设重庆酒城,打造“渝酒振兴”核心承载地;支持永川区、潼南区释放现有生活用纸产能,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活用纸制造集聚区;支持铜梁区围绕个护美妆,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西部美谷”;支持大足区日用五金制品转型升级。

        2.生态工业融合发展先行地打造工程。以渝东北、渝东南“两群”为重点,支持万州区打造粮油仓储物流加工基地和绿色照明特色产业基地;支持梁平区打造西部预制菜之都(重要的休闲食品基地);支持丰都县建设全市现代畜禽肉制品产业基地;支持忠县等塑造“三峡”区域品牌,建设发展特色果蔬食品饮料加工基地;支持云阳县建设广告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和绿色新包装材料产业基地;支持垫江县打造休闲食品产业集聚区;支持奉节县巩固眼镜产业培育基础,加快集聚形成链群;支持黔江区打造全市茧丝绸加工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支持武隆区发展特色旅游消费品;支持石柱县培育发展康养消费品,建设全市康养消费品示范基地;支持秀山县发挥区位比较优势,依托电商基础做大休闲食品;支持酉阳县围绕油茶推动产业化发展。

        3.成渝地区产业协同合作区打造工程。以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和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为重点,支持荣昌区用好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金字招牌”,持续做响国家畜牧科技城,与内江(隆昌)共同打造日用玻陶、食品等优势产业集群;支持铜梁区与成都市武侯区联动,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美妆产业基地;支持潼南区与遂宁市发挥在柠檬、果蔬、肉制品等特色产品加工优势,共同打造潼遂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基地;支持江津区、永川区与泸州市联动发展,打造泸永江消费品工业合作示范区;支持江津区与郫都区共建川式调味品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万州区、开州区与达州市围绕粮油及肉制品加工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支持梁平区、垫江县与四川毗邻区县聚焦特色农产品,共建明月山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带。

        (二)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加强技术创新增加中高端供给。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激励机制,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支持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推动研发成果产业化。推进食品领域关键配料技术、特殊膳食配方技术、新食品资源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营养水平,提高食品工业与农业的总产值比值。加大造纸、塑料、家具、日用五金等行业产品附加值高、轻量化、多性能、绿色安全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功能性纤维应用,开发特色纺织品。

        推动平台创新和应用。对标创建消费品领域的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发展消费品工业创意设计,推动建立消费品工业设计中心、研发设计众创平台,建设创新生态示范功能区,促进设计成果转化。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培育建设个护美妆成分研究、功能性纤维的成果转化和交易平台,培育“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孵化平台。推动建设家具行业线上一体化设计方案和执行能力输出平台。搭建“双循环”市场渠道平台,支持服装、日用五金、眼镜等外贸企业转型,积极开拓国内消费市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建设品牌孵化基地。

        专栏2:创新生态加速计划

        1.关键技术及材料突破应用工程。脱胶及梳纺、高支苎麻面料加工、特种纺织复合结构及成形、耐久抗菌及无甲醛阻燃、多功能超吸水纤维、高性能聚氨酯纤维加工等技术。轻量化玻璃瓶罐生产、废杂塑料包装材料绿色循环与高效利用、可降解材料开发与生产、食用级新型绿色包装材料等技术。动植物源美妆活性成分开发利用。食品杀菌、均质、干燥、离心、灌装、储藏保鲜技术。

        2.创新生态优化工程。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支持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共建多层架构的技术创新实验室、工业设计研究院,发布年度消费品创新计划,组织创投资源对接会。支持围绕重点区域特色搭建集设计、制造、营销于一体的全要素创新示范平台。强化时尚元素印记,通过专题活动、展会、赛事引导创新要素资源汇集。

        (三)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三品”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强化品牌建设的牵引作用。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聚焦重点优势产品,搭建市区(县)品牌培育主体队伍,整合资源形成品牌创建、品牌管理、品牌保护的全链路品牌建设融合体系。鼓励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计划,科学品牌定位,推动从区域产品向全国和海外市场拓展,建设有文化价值观的品牌符号。支持品牌优势企业拓展周边关联产品,探索跨界融合,推动品牌创新。更加注重质量作为品牌的本质和基础作用。支持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区域品牌,塑造一批集合品牌,发展一批特色产品。支持行业协会发挥更大作用,培育和推广行业品牌。大力发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自主公开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先进企业标准,推进专利向标准转化。鼓励社会团体承接标准供给,推动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强化区域品牌认证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推动儿童用品、化妆品、纺织服装、家居等重点领域完善并适用先进安全标准、检测标准,持续推进开展“同线同标同质”工程。研究并推广消费品质量分等级标准体系。完善产品质量追溯标准。

        专栏3:品牌和标准跃升计划

        1.区域品牌打造工程。以“渝见美品”为集合品牌符号,统筹标准、认证、定位、美学、文化等发展维度,突出“重庆味道”“重庆工艺”“重庆品味”,塑造“重庆小面”“重庆火锅底料”“渝派服装”“渝派家居”等富含时尚标签的特色消费品区域品牌。依托山水都市、三峡库区、武陵山民族地区等独特农旅资源,挖掘巴渝文化底蕴,讲好品牌故事。促进品牌与商贸流通业、旅游业连接融合。

        2.先进标准创建推广工程。开展重庆小面产业化通用标准制订应用,将标准制订融入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支持使用新食品原料开发新产品。支持开展家居一体化、服装定制等领域的服务型制造标准制订和推广。鼓励企业加强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与模式。支持优质品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品牌价值评价体系。

        (四)补链强链稳链,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韧性。

        围绕特色食品、特色纺织品、绿色包装、个护美妆等重点产业链,进一步增强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提升推动全市消费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着力扩大面粉、食品添加剂、畜禽等食品制造上游和中间体供应规模,推进净菜加工等中央厨房业态发展。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作用,畅通废纸回收渠道,加快可替代废纸原料技术改造,稳定包装原纸产量供应。扩大可降解材料在塑料包装的生产能力和应用比重。增强轻量化日用玻璃包装制品供应。联动食品、电子、医药、家具等行业,建立健全产品供需对接机制,提升配套能力。以数字化供应链为依托,推动纺织服装在染整、设计、服饰等环节的订单、产能、渠道等信息共享,构建高水平高层次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新优势。建立完善以植物原料为特色,科创要素创新集聚平台,以共享工厂模式带动形成西部地区美妆加工供应体系。加强区域协作,深化产业内的供应链整合与供应链中的跨组织合作创新,支持具有产业链、供应链带动能力的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打造产业数据中台,以信息流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协同联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专栏4:特色产业链筑牢计划  

        1.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工程。支持建立行业供应链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拓展质量管理、追溯服务、金融服务。建设造纸--纸板--纸箱三级信息协同平台,以市场化方式有效预警价格周期,稳定链条产能和产业效益。建立基于中央厨房的农产品加工、配送、仓储管理系统,强化食品安全。创新平台商业模式,搭建纺织服装面辅料虚拟图书馆,提高订单响应速度和生产效率。依托出境出海大通道和中新项目试点示范,探索建立西部(国际)大宗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2.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培育工程。全面实施“链长制”,开展“一链一案”个性化培育。突出创新驱动,强化要素保障,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主导力的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支持重点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生产企业做专做精,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与链主企业形成良好协同效应。强化优势要素资源配置,推动向多层资本市场上市,增强“资本赋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五)供需双向发力,培育龙头企业拳头产品。

        培育龙头企业增强支撑能力。支持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已上市企业合理发挥资本优势,巩固做强主业拓宽渠道,做大体量提升品牌影响力。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和品牌优势,推动“龙头+配套”发展,引导上下游关联中小企业快速向龙头企业集聚,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全供应链融通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支持资源型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丰富产品线,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支持服务型制造企业深耕个性化定制市场,发展成为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打造拳头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原料源头管控,将质量链拓展到供应链,提升优质原料供应能力。注重市场趋势研究,加强品类和产品创新,做深做精主导产品,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创新型产品,加快系列新产品迭代。避免产品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健全质量治理体系,提升质量治理能力,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品质保障度高、品牌影响力强的优势拳头产品,更好满足市场需要,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和忠诚度。

        专栏5:精品打造计划

        1.优质原料供应打造工程。稳定和增强市内果蔬、畜禽生产和保障能力,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生猪生产基地、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安岳潼南优质柠檬产业区、渝南绵蚕桑产业带,打造川渝地区农产品进出口分拨中心,共建渝西川东农产品集散中心,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拓展农产品初加工,为食品加工、特色纺织品提供优质原料和初级产品供应。畅通优质木材、纸浆进口渠道。

        2.拳头产品打造工程。重点围绕“一盒精品烟、一瓶文化酒、一袋养生茶、一碟开胃菜、一包麻辣料、一桶健康油、一杯放心奶、一套美家居、一张生态纸、一身潮流服”等产品系列,建立重庆消费品工业拳头名录,编制发布重庆消费品供给指南。整合社会资源,按照市场化方式,成立服务联合体,提供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系列化服务。鼓励各区县因地制宜制定拳头产品培育计划。加快培育个护美妆等拳头产品。

        (六)借力数字经济,提升产业整体发展能级。


        加大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力度。推动企业数字化升级,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和集成应用,提升企业资源配置、生产管理、科学决策能力,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强大数据技术与传统产品融合,研发生产智能化产品。推动民生消费品向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网络新零售等服务型制造转型。分领域建设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推动上下游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制造服务等链条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运用消费大数据快速感知能力,推广C2M反向定制模式,增强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深化数字营销体系建设。支持建立产品开发测试消费者信息库,强化消费者数据分析应用,以消费者画像驱动新品开发。建立涵盖投放指标、价格指标、库存指标、动销指标的市场状态评价体系,打通产品开发到市场投放的信息盲区。创新数字营销商业模式,有效整合和运用新媒体资源,增强产品直接与终端消费者接触深度,提高消费者互动频次,构建线上线下数字化协同营销体系,提升海外数字化营销渠道推广能级。探索数字营销新场景,增强从产品营销向内容营销的适应和引领能力。

        专栏6:数字赋能计划

        1.大数据智能化普及应用工程。推动食品行业扩大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分拣机器人、在线监测等生产工艺设备使用比重;纺织服装行业扩大数字仪表、可编程控制器等染整工艺设备,智能打版剪裁、智能缝纫机械等成衣工艺设备;塑料制品、皮革制品、造纸等轻工行业企业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支持服装、家具、家纺等行业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在食品、服装、家具、眼镜等时尚消费品领域,推广C2M(反向定制)模式。围绕食品安全建设可追溯智能化体系。

        2.数字营销推广工程。搭建行业企业与平台企业、数字化营销服务商的对接机制,支持围绕特色产业,建设区域数字内容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内容输出、直播等新服务;培育引进跨境电商服务机构,推动企业营销渠道数字化升级。联合城市营销,开展重庆造消费品市场拓展系列活动。

        (七)统筹两个市场,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

        打造消费品优质供应链体系。依托重庆开放通道优势,充分发挥既有综合保税区、进境粮食、肉类、水果等指定监管场地政策优势,鼓励加工企业邻近相关开放平台布局,实现通道+产业双向互动。强化消费品工业与跨境电商联动,引导重点消费品企业参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进一步拓展出口消费品国际市场。加强线上线下联动,加强重庆消费品在“一带一路”、东盟商品进出口集采中心等相关专业市场推广,培育形成进口与出口联动、上行与下行结合、内贸与外贸融合的宽领域。

        推动农工商文旅融合发展。贯彻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消费品工业链接农业和商贸服务业的作用,推动生产企业与市内主要农产品产区建立稳定、共赢的采购体系,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带动持续农户增收;建立市区联动机制,探索试点推动特色消费品下乡合作模式,满足乡村市场消费需求;深化工旅融合发展,在产品开发中嵌入特色旅游元素,不断丰富研学内容,推动特色旅游进工厂、特色消费品进景区;进一步畅通特色消费品进入商贸流通市场渠道,支持重点区县与大型流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专栏7:开放融合拓展计划

        1.内外市场拓展工程。发挥好国内商协会、驻外机构、海外中资企业协会作用,积极对接国外商协会,帮助纺织服装、家具、塑料制品、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对接更多海外买家,稳定国外订单。支持综保区开展面向东盟的委内加工业务。借助海外市场服务商平台,鼓励企业建设出口商品“海外仓”、海外运营中心、商品展示中心。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支持外贸企业转型拓展国内市场,参与国内专业展会,发展区域经销商。

        2.多产融合发展工程。支持重点生产企业向上游延伸,发展集科研、种植、加工、营销、培训、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一批标杆企业。鼓励特色产业示范区与农产品主产区县结对,建立帮扶协同机制,探索建设一批消费品工业供需协作基地。支持重点商超与区县结对,加大定向采购,开设营销专区。支持旅游平台与重点生产企业合作开发系列化定制旅游产品,与区县合作设计一批精品工旅线路。

        (八)践行生态和安全理念,夯实绿色可持续发展根基。

        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加强与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结合,扩大清洁能源使用,构建科学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为实现“双碳”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发展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推动食品行业建立从原料生产到终端消费全产业链有效衔接的质量追溯体系;推动纺织服装行业强化废水循环利用和废气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扩大造纸、家具、日用玻璃、塑料等领域的绿色设计产品供给。推进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强化行业间横向耦合、生态链接、原料互供、资源共享。研究推进包装、纺织等产品回收加工和使用。

        严守生态安全发展底线。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全面落实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相关要求,执行国家产业准入规定,严格企业准入条件,持续推动中小企业及新建项目向园区集聚;发挥“倒逼”效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绿色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常态化开展安全培训。加强环保和安全的应急体系建设,建立预警、响应、处置的反应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专栏8:绿色发展倡导计划


        1.降碳节能工程。进一步优化消费品重点行业能源结构,落实国家“双碳”行动。支持食品制造、日用玻璃、造纸、纺织业等行业推广清洁能源,降低火电等高碳能源需求。加快循环经济构建力度,加强综合回收利用。加强工业用水定额宣贯,进一步提升工业水效;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推进现有企业开展以节水为重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改造。

        2.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工程。推广非木材纤维原料清洁制浆、污冷凝水分级气提回用、废水回用、生物质精炼等绿色造纸技术应用;推广环保处理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污染处理技术及智能印染等绿色印染技术应用,研究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技术路线;推广日用玻璃瓶罐轻量化制造技术运用;加强食品高效菌种应用和高效提取纯化、机械式蒸汽再压缩、中低温蒸煮糊化应用,研究推进食品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成衣高效烘干定型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深化部市共建、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同、市区(县)联动发展机制,统筹推进全市消费品工业发展的重大政策、重要任务、专项工程、重点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开展规划执行评估。

        (二)强化政策引导。落实好现有各项产业政策,优化完善在创新发展、能耗控制、平台搭建、品牌建设、主题活动等方面政策措施,提高重点项目政策精准性和支持度。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消费品工业产业引导投资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区县配套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三)夯实人才基础。建立消费品领域咨询专家库,增强智库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引领和决策咨询作用。优化人才引育,建立完善高效的用人机制、顺畅的流动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家素质,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形成与全市消费品高质量工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支持开展人才培养、行业交流、技能竞赛等活动。

        (四)营造良好环境。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支持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对服务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倡导诚信经营,加强先进人才和优秀企业的宣传。强化监管执法,打击假冒仿制、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保护企业劳动成果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