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重庆乡村振兴十大年度人物、十大示范案例颁奖典礼举行
--
2月16日,“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第二届重庆乡村振兴十大年度人物、十大示范案例颁奖典礼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举行。
此次评选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委、市乡村振兴局指导,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重庆日报承办,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支持。评选活动经过征集报名、走访调研、初审、终审、公示等环节,于去年7月评出第二届重庆乡村振兴十大年度人物、第二届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奖项。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获奖人物和示范案例有较强的代表性、示范性,涵盖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获奖人物有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科技工作者、专家学者、新农人等;典型案例有龙头企业、农业园区、乡镇和村社、田园综合体项目、农业科技项目、乡村文化项目等。
为破解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重庆田中秧农产品股份合作社理事长蒋丽英通过开展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带动上万农户增收致富;
大足区农业农村委高级兽医师、重庆腾达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德利通过推动大足黑山羊保种和产业发展,助推大足黑山羊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通过引进“缙泉烧”“镜蓝染”“伴山漆艺术中心”等20多家文创企业,走出了一条发展文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
南川区鸣玉镇“稻香渔歌”田园综合体,以鱼稻共生综合种养业为基础,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旅游线路完善、乡村生态环境修复、村庄绿化美化,打造出集“产业+文化+生态”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项目;
重庆中一种业公司以高含油量油菜制种产业为支撑,在垫江县沙坪镇及其周边的十余个村大力发展油菜制种产业,形成万亩油菜制种产业基地,带动了2000多户农民增收。
颁奖典礼上,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党委书记、主任黄长秋,南川区鸣玉镇党委书记毛霞,重医附一院主任医师、巫溪县田坝镇双箭村驻村第一书记廖正步,作为获奖代表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感人故事和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10多位村民代表现场表演了他们的村歌《旭日东升》。
“这些榜样为我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提振了信心、鼓舞了斗志。”通过网络直播观看完颁奖典礼后,涪陵乡村振兴联盟负责人舒庆兰说,她将带领涪陵乡村振兴联盟30多家会员企业,通过农文旅融合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际举办此次颁奖典礼,可谓恰逢其时。宣传这些先进人物和典型案例,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重庆力量,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凝聚了磅礴的前进力量。”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颁奖典礼上,“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第三届重庆乡村振兴十大年度人物、十大示范案例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乡村故事>>>
五名“医生书记” 一所“流动医院”
——记重医附一院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群体
“这份荣誉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我们将继续发挥医者仁义之心,帮助村民在家门口看好病……”2月16日,重医附一院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群体获得第二届重庆乡村振兴年度人物特别奖,重医附一院主任医师、巫溪县田坝镇双箭村驻村第一书记廖正步作为代表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2021年5月,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廖正步、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蒋在强、急诊科副主任护师代涛、内分泌科护士长黄艳、检验科主任医师黄世峰组队来到巫溪县,在大山深处的田坝镇双箭村、田坝村、白草村,上磺镇严家村,天星乡湾潭村分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巫溪县地处大巴山深处,是重庆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区县,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防止群众因病致贫返贫是关键。五名“医生书记”到任后,在完成驻村工作的同时,带着医药箱走村入户,兼任起了“赤脚医生”。医药箱里装着血糖仪、血压计、听诊器、血氧仪等医疗仪器,他们到农户家了解情况,进门先为村民做体检,受到村民的欢迎。
走村入户过程中,五位“医生书记”发现当地不少村民因长期田间劳作脊柱变形,患上颈椎或腰椎病,痛苦不堪,但这类手术涉及部位毗邻脊髓和神经,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患者瘫痪,而巫溪县尚未开展相关领域手术,很多患者不得不前往外地求医。
“我们都是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完全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建一所‘流动医院’!”廖正步的提议,立刻得到四位同事的响应,他们决定,每月分别到两个乡镇开展义诊活动,做到“月月有义诊,乡镇全覆盖”。
针对当地医院受条件所限无法开展脊髓脊柱专业领域手术的情况,廖正步在当地开展了包括寰枢椎内固定、腰椎半椎板肿瘤切除和多节段颈椎间盘切除术等多项高难度手术。
来自呼吸内科的蒋在强在田坝镇卫生院坐诊,不少村民慕名而来,其中不乏多年受肺部疾病困扰的老年患者。蒋在强坐诊之余还常上门随访,为患者调整用药方案。
截至目前,“流动医院”坚持每周坐诊,已为20多个乡镇提供医疗服务,受益群众达万余人。
在义诊中,“医生书记”总结当地群众常见疾病和发病规律,编写了《巫溪县慢性病管理指南》,指导全县进一步做好慢性病管理,推动管理走向规范化、常态化。
“要想改变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较为落后的现状,必须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廖正步说,通过传帮带,他们已为巫溪培养全科医生50多名。接下来,他们将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为山区群众培养更多健康“守护神”。
“振兴路上,村歌嘹亮”
——村歌《旭日东升》的创作故事
2月16日下午,在从北京赶往湖南的路上,“爱故乡·村歌计划”发起人孙恒的手机不断弹出消息提示。
“太阳太阳升起来,心中歌儿唱起来。星光步道故事多,欢迎你到东升来……”点开视频信息,村歌《旭日东升》的曲调就响了起来。视频中,第二届重庆乡村振兴年度人物和示范案例评选活动颁奖典礼现场,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村民歌声嘹亮、表演大方自然,这一幕让孙恒十分欣喜,立即发到朋友圈并配文:“振兴路上,村歌嘹亮!”
“歌曲是有生命力的,传唱度越高,生命力就越强。”孙恒告诉记者,自2018年村歌计划发起以来,他已为全国34个村庄创作村歌,其中,为东升村创作的《旭日东升》在他心中就是一首极具生命力的村歌。
歌曲生命力的背后,也呈现着村庄的生命力。
2021年,在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牵线搭桥下,东升村邀请孙恒的村歌团队为东升村创作村歌,希望借此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坚信歌由心生的孙恒,不愿以一个外部观察者的身份写村歌,而是进行以村民为主角的集体创作。
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创作初期,孙恒和团队一边采风,一边走家串户,邀请村民参加村歌创作。
“我没得啥子文化,搞不懂。”“我哪里懂音乐哦,帮不了你们。”这类反馈,虽是意料之中,但依然让孙恒感到无奈。当然,也遇到过“给面子”的村民,回复说:“要得,我去坐一下嘛。”
“好多人真的就是来坐一会儿。”孙恒说,创作会第一天,村民们十分拘谨,气氛很沉闷。双方逐渐熟悉之后,村民们的话匣子才打开了,他们讲起了自己眼中的东升村、讲起了年轻时在村里修水渠的经历、讲起了自己返乡创业的故事……
这些感悟经过村歌团队打磨,最终演化成“稻田鸭叫白鹭飞,晨观日出晚看霞”“肩挑背磨建家园,一渠清水天地间”“苦尽甘来柳成荫,飞龙在天燕归来”等歌词。“我们还吸收了村民哼唱的当地民歌的音乐元素。”孙恒说,在村民共同参与下,村歌《旭日东升》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创作。
歌曲创作完成的第二天,就是中国农民丰收节,那一天,东升村村民登上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北碚会场)的舞台,唱起了这首属于自己的歌。孙恒清楚地记得,那天好多村民说:“这辈子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
承载着共同情感和记忆的村歌,很快点亮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成立起文艺队,教授、传唱《旭日东升》,村民们也逐渐走出北碚,登上了更多、更大的舞台。
每次演出后,孙恒都会收到村民发来的演出视频,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让孙恒看到了东升村蓬勃的生命力。
专家点评>>>
典型引领推动“三农”工作
——访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
重庆日报:您作为两届重庆乡村振兴年度人物和示范案例评选活动亲历者,对活动有什么样的印象?
潘家恩: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是“找榜样”,把这些典型的案例、典型的人物、典型的故事寻找到,树典型立榜样,意义重大;
二是“接地气”,获奖的年度人物和典型案例,大部分来自基层,这是对乡村振兴基层一线工作的致敬;
三是“范围广”,获奖的年度人物和典型案例涉及“五大振兴”各个领域。
重庆日报:对活动总体评价如何?
潘家恩:用典型报道来推动“三农”工作是党报的优良传统,评选活动体现了党报的责任担当,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重庆力量,提供了很好的典型样本,值得学习借鉴。
重庆日报:第三届评选活动已经启动,您有何建议?
潘家恩:首先,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评选活动应评选出一些巴渝独有的典型榜样;其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多强调的是新产业、新业态,评选活动应该在这些方面有更多体现;第三,要在宣传报道年度人物和典型案例的同时,通过组织专家调研,总结其经验和方法,以供更广泛的参考学习。